新闻资讯
明堂环卫首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减量化处理项目在何村正式运行
发布日期:2017年04月26日     作者: 信息员     浏览数:2555    分享到:
4月17日,一台江苏中科金汇生态科技公司的智能机械高速堆肥机如期运抵何村,并安装调试成功。4月26日,随着操作员轻点设备上的"一键上料"按键,一个盛满生活垃圾的绿色垃圾桶缓缓升起,将垃圾倾倒入机器上方的进料口,设备内部随即发出轻轻的嗡鸣声......设备左下方的塑料筐里,盛着刚从出料口"吐"出的黑褐色粉末。据现场工作人员说,这台机器是明堂环卫高陵区通远镇何村项目部最新引进的多台垃圾资源化处理设备之一,黑褐色粉末是生活垃圾在设备仓内经过24小时发酵发酵产生的生物有机肥料,标志着明堂环卫何村垃圾分类项目正式建成并投入闭环运行。
据了解,在高陵区委、区政府的安排下,通远镇率先开展、先行先试,采取合作共建的模式,由陕西明堂环卫公司出资,为何村垃圾资源化处理引进设备和技术,何村现已拥有目前国内最为先进的微生物培育和低温碳化技术。只要将生活垃圾分成可烂和不可烂两类,剩下的工作可以在垃圾资源化处理设备上"一键"完成。餐厨、动物粪便和尸体等可烂垃圾,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可制成无臭的生物有机肥;而如塑料制品、塑料泡沫、废旧衣物、汽车轮胎等不可烂生活垃圾,可通过低温碳化技术,将其制成"瓷灰",成为水泥等产品的添加剂。整个垃圾资源化处理过程中,不会对大气和水土环境产生第二次污染。每台设备每天可处理2顿生活垃圾,完全能满足一个自然村或居民集中点的垃圾"消化"需求。
通过资源化设备,每1吨的餐厨等可烂垃圾可生产出200公斤左右的生物有机肥,而100吨不可烂垃圾能生产出1吨左右的"瓷灰"。垃圾分类处理全面实施后,何村每年可从可烂垃圾中生产出约1.5万吨价值1000余万元的生物有机肥料,供当地的现代化农业使用。
何村是陕西省农业厅认定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现已成为高陵区十万亩设施农业核心地带,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使何村传统农业得到提升,现代化农业格局基本形成,以生态旅游为主要内容的第三产业也正在蓬勃发展。人居环境的提升需求和村民对改善卫生环境的美好想法,迫切需要解决每天面临的生活垃圾问题。今年以来,按照区委、区政府安排,通远镇将何村确定为垃圾分类试点村,采取"走出去学、跑回来干"的方式,组织有关镇村组干部前往浙江金华金都、杭州五四村等地学习考察,结合何村实际,立即制定方案,并于2月13日召开了动员大会,正式启动何村垃圾分类项目建设工作。经过两个多月的建设,目前已经达到闭环运行条件。
试点工作一是以高标准建成了何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处理中心。完成了微生物阳光有机发酵堆肥房、机械高速堆肥房、保洁车辆停靠充电冲洗点、渗滤液收集存储池等设施建设。二是引进配备了智能化分类垃圾袋自动发放机、分类智慧回收箱等设备,设置了四处集中分类垃圾收集点,为全村466户农户门前配发安装了每户一组的分类垃圾桶,购买了10辆专用保洁巡查电动三轮车和4辆垃圾分类收集电动车。三是通过公开招聘的形式,选聘了11名环卫工、2名设施设备管理员、1名文员,经过前期集中强化培训,目前已经全部到位上岗。四是制定完善了《何村垃圾分类保洁分拣清运员考核办法》、《何村垃圾分类网格化管理制度》、《何村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何村农户垃圾分类评比评分记录表》等一系列制度和管理办法,详细划分了责任片区。五是与高陵耿镇废旧物资回收公司签订了回收合作协议,随时张贴公布废品回收价目表,定点定期定时回收何村居民收集的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实现了垃圾资源回收利用,提高了群众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六是成立了由24人组成的社区网格化服务队伍。以社区服务中心为网点,实行垃圾分类网格化管理。七是印制了垃圾分类宣传画、宣传手册、围裙等,由镇村组干部入户走访进行宣传、指导;制作了PPT课件,对村组干部党员群众分层次开展了5次垃圾分类专题培训;在何村社区醒目位置制作了涉及党建、美丽乡村、核心价值观、垃圾分类等内容的30余面手绘墙画;为每户门前制作了《美丽家园、人人有责》的环境卫生和垃圾分类宣传栏和家风家训牌,为党员户家庭还制作了党员"六带头"牌子,确保垃圾分类宣传全方位,营造了浓厚的氛围。